自贸区金融方案细则有力度将择时公布 ---王际伦
发布日期:2015-03-25浏览:2344
虽然央行针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方案细则尚未出台,但是自贸区金融创新大方向确定:区内与境外资金、资本完全打通,与境内则是有限渗透。
金融方案细则已获批
11月23日,在大成律师事务所举办的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法治建设研讨会上,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管委会财政和金融服务局局长张红透露,央行针对上海自贸区的金融方案细则目前尚未出台,并非因为在政策设计上有障碍,而是因为有力度,所以要择时公布。
张红说,所谓区内与境外的完全打通,就是从传统的贸易项下到资本项下、资本项目开放以及资本市场的开放。但因为还有国内的广大市场和国内的传统业务,所以单纯做一个纯隔离的资金创新是没有意义的,因此在与境外打通的同时,还要和境内形成一个有限渗透的关系。
“所有的制度设计,包括操作设计、路径设计,考验我们智慧的最关键点就是渗透如何做到风险可控、服务实体经济发展。”张红说。
此前上海市委书记韩正谈到自贸区金融改革时也表示,用开放倒逼改革,改革的步子要更大,但必须符合国家安全,防范金融风险,这个底线不能动。
很好的人民币回流地
自贸区的金融制度基本框架包括资本项目可兑换、人民币跨境使用、利率市场化、外汇管理体制四部分,制度设计的三个原则是:支持实体经济发展、有利于推进资本账户开放、有利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。
在22日举行的“2013中国新兴金融发展论坛”上,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扬表示,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,央行要减少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,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。
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顾问张湧则说,他个人认为央行对于外汇市场常态化的干预,将首先在自贸区内退出。同时,“人民币在自贸区里面的汇率和利率,我认为可以预见的将来可能跟香港比较接近。”
张湧表示,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,大量人民币需要回流机制,自贸区将会是很好的回流地点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12年底,海外人民币资产市场规模约为1.2万亿元人民币。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显示,今年1~10月,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达3.55万亿元人民币,以人民币结算的货物贸易额占海关进出口总额的比例,已由2012年同期的8.4%上升至10.9%,预计今年全年经常项目下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将突破4万亿元,再创新高。
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、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近日表示,下一步自贸区管委会将对区内6000多家存量企业进行梳理排摸,帮助银行建立企业数据底账,争取在年内推动企业和机构开立自贸区专用账户;探索外汇管理改革措施、外汇资金集中管理、外币资金池账户等功能,并推动首批企业试点。
张红表示,正是要通过FTA账户的设立,通过分账核算的办法,把两部分资金区分开来,以实现既能和境外完全打通,又能和境内有限渗透。
张红表示,自贸区内的制度创新包括投资管理制度创新、贸易监管创新、金融创新、综合监管创新。所有的制度创新其实都是围绕风险可控来推进的。“特别是金融制度创新,甚至是大于制度设计的。一定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,包括系统监测设计得非常有效的前提下,制度的内容才能够推得出来。”
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作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,负责中国(上海)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内相关改革试点任务和行政事务。事实上,自上海综合保税区管委会翻牌为自贸区管委会后,管委会内部机构也做了调整。比如,设立了财政和金融服务局,张红表示,该局的职能就是协同、协作、协调和落实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。
“我们在不断研究,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,一旦金融政策推出,我们的职责就是让它马上落地。”张红表示,将来对于区内企业的认定、管理,以及综合信息共享,可能都是自贸区要配合人民银行做的事情,以能够真正实现政策落地。